2018年上半年,天然气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较2017年同期进一步增长,市场需求强劲,即使在传统淡季的夏季,因为整体经济环境较好,受到新增用户需求、储气库注气计划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一度出现资源供应短缺,未来为维持市场稳定,保障储气库注气计划执行,不得不对下游用户进行压减。
同时,国产气资源增产难度虽然较大,但是进口管道气、进口LNG均保持远高于历年同期的增速。其中,进口管道气夏季已连续3个月进口量超过40亿立方米,进口LNG上半年同比增幅保持40%以上,均为我国天然气市场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目前市场形势下,考虑市场需求增长形势,预计2018年增量将继续超过300亿立方米,在国际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国内需求得不到供应满足的情况,下半年尤其是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做好冬季保供措施。
1、2018年上半年整体增量超过2017年同期
据初步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供应13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亿立方米,日均同比增长达到1.04亿立方米,增幅达到16.2%。我国天然气市场总体延续2017年以来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同比增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4亿立方米(2017年1~6月同比增量为145亿立方米)。从市场角度来看,出现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年大量新增用户需求在今年集中释放,同时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国内工业需求旺盛,“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对市场均产生利好因素。
从逐月消费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1月,全国气温普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新疆中北部、华中地区低于历史平均温度4摄氏度左右,东北、中西部地区低于历史平均温度3摄氏度左右,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低于历史平均温度1摄氏度左右,受此影响,全国天然气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供需平衡是在大量压减工业用气情况下实现的,基础脆弱;同时,进口管道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遇有突发情况,减供风险较大;重点地区日需求量居高不下,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生产设备满负荷运转,出现故障概率增加,对稳定供应将构成潜在风险。
2月,全国平均气温-2.0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3摄氏度。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东北部和中北部及内蒙古东部、新疆南部、云南南部局部、海南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摄氏度,受此影响,2月城市燃气一直处于较高的需求水平之下,2月上旬市场维持较为紧张的形势。进入中旬,随着春节临近,工业需求骤降,市场供需形势好转。
3月,市场环比小幅下降,主要是因为进入3月天气转暖,工业错峰生产,总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关税即将改变,导致部分出口钢铁企业在3月集中生产,进一步增加了工业需求。受工业用气消费量拉动,本月消费量环比有所增加。受北方停暖影响,供暖需求逐渐归零,工业用户限产停工企业则恢复生产,工业需求量明显增加,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
4月,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受工业回暖、新增用户需求持续释放影响,同比增长仍然维持高位,并且后劲强劲,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逐渐由城市燃气向工业燃料转换。受气温回升影响,导致消费量环比出现明显下降,符合天然气运行趋势。此外,4月进入地下储气库高负荷注气阶段,石油公司为维持市场稳定,加大储气库注气量,对部分用户进行了压减。
5月,工业生产持续维持良好水平,工业用气、发电用气增长处于高位。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导致电力供应一度紧张,发电用气承担部分电力市场的调峰作用,用气量环比同比均有所上升。城市燃气环比有所下降,但是较去年同期仍有较大增幅。此外,5月石油公司继续加大地下储气库注气,虽然注气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本月仍未达计划注气规模。
进入6月之后,因为华北地区工业用户大幅压减,初步统计工业需求出现下降,同比增幅有所回落。
2、资源供应以国产气为主 供应增量以进口气为主
在资源供应测,目前我国国产气,包括常规及非常规气上产速度较慢,国内资源供应无法满足市场增长,上半年国产气共生产7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亿立方米,其中增量主要来自于国产常规气及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增量较小。
进口管道气保持较高增幅,上半年供应263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进口中亚气大幅增加,上半年进口约237亿立方米,日均同比增长2300万立方米,连续4个月供应量超过40亿立方米,夏季月度供应量超过冬季。
进口LNG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增长性资源,上半年进口312亿立方米,日均同比增长达到5600万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同比增长2000万立方米/日,中国石化增长1000万立方米/日,中国海油增长2600万立方米/日,社会进口资源同比基本持平。
综上所述,2018年上半年总资源供应量1370亿立方米,考虑地下储气库净注气量、出口港澳、损耗等因素,实际供应市场的资源量为1355亿立方米。
2018年上半年市场形势波动明显,呈现出“紧—松—紧”情况,其中1~2月下旬,因为我国采暖需求增长超过预期,资源增供能力有限,导致国内供需一度紧张。3~4月上旬市场形势有所好转。4月中旬至6月上旬,国内工业需求出现明显增长,导致国内供需情况再度紧张,多地开始对下游用户进行限气。从6月中旬开始,因为上合会议开始,华北地区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市场供需再度呈现出宽松态势,至会议结束,下游需求出现缓慢复苏,预计7月开始市场重回紧张状态。
4~6月供需紧张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华东地区,其中河北省资源增供量同比超过70%,但是仍难以满足省内高速增长的需求,导致部分地区不得不限制新增“煤改气”用户;华东地区江苏省供应紧张,一方面,华东地区持续高温导致居民空调用电量较大,另一方面,江苏省工业水平较高,2018年省内工业用电水平较高。两者主要影响江苏省用电需求,但是江苏省内对煤电政策较为严格,电力缺口部分需要由气电补充,因为上游资源供应不足,省内气电难以完成电网调度计划,一度欠计划400万度/日,约合使用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日。
3、预计下半年保供形势严峻需多措并举保障市场运行
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现状,目前虽然对下游用户进行了一定限制,各省份也在审慎开展“煤改气”工作,但是因为新增用户基数过大,工业、发电需求居高不下,化工品价格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考虑近年来“煤改气”的新增工业用户需求将主要在2018年上半年释放,下半年增速将逐月放缓,预计下半年需求量为13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0亿立方米,增幅10.5%。预计全年仍有较高增幅,初步预计在现有措施下,全年需求增长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左右。
预计今年冬季,华北地区供需形势仍然严峻。初步考虑,天津两座LNG接收站冬季增供能力为3000万立方米/日,陕京四线增供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储气库及其他设施可以增供1000万立方米/日的情况下,仅可以满足去年冬季的市场缺口,而对于今年冬季调峰缺口,现有措施仍存在能力不足问题。
基于此,建议尽快启动价格调整机制,在国际油价维持在70~80美元/桶情况下,门站价格进行一定幅度上调。一方面平抑严重亏损的进口气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方式引导市场增长。同时加强对下游用户的调查,摸清冬季市场需求增量及需要承担的最大调峰能力,加强合同约束,保证冬季调峰责任的落实。此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陕京四线、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提前安排船期及输气资源计划。
(本文转自石油商报,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