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信息化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91亿吨,增幅1.1%;天然气产量约1738亿方,增幅约9.8%。同时,天然气消费量3040亿方,同比增长9.6%。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油气生产、运输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甲烷泄漏和排放。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0%,使天然气代替燃煤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大打折扣。
在天然气快速增长的同时,油气行业贡献了20%多的甲烷排放,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甲烷减排面临很大问题。”中国石油质量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周爱国在稍早前举办的“中国甲烷论坛”上表示。
减排日益受重视
据了解,大气中每千克甲烷的气候暖化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120倍。随着排放时间的增长,它会在大气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但即使在排放20年后,每千克甲烷的暖化效应仍是二氧化碳的84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披露,2018年全球煤矿甲烷泄漏量达4000万吨,油气行业甲烷泄漏量达8000万吨,按照20年全球增温潜势计算,能源行业甲烷排放相当于10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若不加以控制,油气行业的甲烷排放将会削弱使用天然气带来的潜在气候效益,影响能源行业的低碳发展。
另一方面,甲烷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其排放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来自美国环保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油气行业每年泄漏的甲烷足够满足700万户家庭的供暖和炊事燃料需求,价值约2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40座燃煤电厂排放所带来的气候影响。
可喜的是,随着国际社会对甲烷气候影响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参与到甲烷的减排控制中。“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甲烷控制体系正在建立,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甲烷减排的行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也曾公开指出,“十四五”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期,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开展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强包括甲烷在内的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