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东南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地区,这里的国家平均增长率为5.1%。这种情况正确地促使了该地区能源需求的增长。从2000年到2016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促使一次能源需求增长了70%。为此,东南亚各国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确保满足能源需求。
在区域范围内,1990年代后期启动了旨在跨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十个成员国的长度和广度的ASEAN电网(APG)。从本质上讲,电网代表着一个前瞻性的愿景,旨在加强该地区的跨境电力贸易,这将有助于缓解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没有外国投资就不可能扩大区域电网,从而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双赢机会。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字显示,从现在到2040年,该地区需要1.2万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实现电网的现代化和扩展。
电力部门的主要投资者包括中国,日本,欧洲国家,美国(美国)以及多家多边银行和金融机构。
对于中国而言,其投资的明显动机是进一步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其中一些国家与其南部地区接壤。自2003年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发电投资已达66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48%。
另一方面,日本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该地区的水电,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中积极投资超过15亿美元。其邻国韩国也表现出了兴趣,韩国进出口银行在该国投资了1.5亿美元。 2009年至2016年期间在东南亚可再生能源领域。首尔于2017年启动的《新南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同行的能源合作。
在亚洲以外,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在2009年至2016年间已投资超过4亿美元。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注资7.5亿美元,以增强东盟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产能。
在欧洲,投资利益主要来自德国。德国的发展组织,即国际地质学会(GIZ)通过东盟-德国能源计划(AGEP)与东盟能源中心积极合作。GIZ已协助并资助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德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和技术合作的活动。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边银行在促进该地区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09年以来,两家金融机构分别在东南亚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超过20亿美元和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