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月13日,以“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论坛以 “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汽车零排放和电动化变革、能源转化及传统能源公司转型、未来交通和出行变革图景、下一代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核心供应链培育、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国际创新对接、产业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在1月13日下午进行的《主题峰会7:全面电动化的战略、政策保障与影响》上,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贾俊国副总经理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今天我准备的题目是“智慧能源与电动交通的关系”,听了前面几位的演讲,我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前面这位丁先生演讲当中有一个表,我比较关注的一个城市是太原,为什么我比较关注?我在太原工作了四年,在座的有些朋友可能都认识,因为我原来在国家电网公司,从2006年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的问题,我是2013年到山西任职,为什么对刚才的表的排序非常非常关心?因为我在去的时候,太原政府非常着急的数字就是太原老在前十名当中,非常着急,应该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当时是在山西公司任职,兼着太原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全力支撑了太原更换电动出租车的这项工作,太原更换电动出租车是在四个月之内全部8292辆更换,供电公司投资建设了55条线路,我们为160多户运营商接入了充电设备的供电。因为我在太原的时候或者我离开太原的时候有很多电动汽车界的朋友,包括政府给我打电话,说太原到底经验如何,为此工信部专门去过,我想到底太原更换电动汽车有什么经验?和大家怎么分享这件事情?一会儿我再说,但是对刚才的数字我感到很欣慰,因为的的确确八千多车辆,将近九千辆的出租车更换以后,太原政府松了一口大气。
刚才几位先生都从不同角度谈了电动汽车电动化的问题,我想作为一个能源企业,我来自于国家电网公司,我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这一辈子就和电打交道,有幸加入了这个新兴的行业,从事了十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题是“全面电动化的战略、政策保障与影响”,刚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我想如何真正地理解,全面深入理解电动化的问题对我们制定政策,对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从这个角度谈一谈对电动化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从能源的角度。习总书记在2014年有一个指示,这个实事在能源行业简化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在这个方面对于从事能源企业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十九大以后进入新时代,能源企业应该说在制度、机制、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在这一方面对于能源大家的理解和我们对能源的认识,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对电动交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我想时间关系我就总结几个方面:
(一)智慧能源。
现在这个词比较热,大家也会提到这个词,我个人理解,智慧能源是干什么的?智慧能源首先是以电为中心,大家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在不同的系统当中有不同的描述,我也不说以电力系统为中心,我是以电为中心,新的智慧能源是以电为中心,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是美国作者杰米里·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本书中提到的,是非常热的,也是引领世界的一个概念,应该说以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同时是以“网源合储 多能互补”的多种能源系统为目标的。在电源侧大家会看到,现在也应该体会到风光储这些新的能源将成为发电的主力,智能电网将成为有力的支撑,在用户侧(老百姓这一侧),我们的分布式能源、我们的电动汽车以及储能,大家在谈电动汽车的时候,往往把电动汽车的储能混为一谈,储能在能源系统当中不光是储电,还有储热,等等,这叫储能。我们是把电动汽车作为储能的一个方面,它是储电,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个特点。在这个特点下,能源互联网提高的是什么?一个是提高电能占比,发电的站比。减少石油化石能源在发电侧的占比,再一个,提高电能在终端的能效,可能大家对“终端能效”了解得不是太多,我想在这方面,这个PPT上讲的,比如说从石油到用户,能源效率大概是在20%,电力应该是以煤为例,从煤到我们家,使用效率大概是石油的一倍甚至更多。能源互联网就是通过绿色的能源、通过绿色的传输达到绿色的使用,这样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其实就是在现在改变了过去在中国是以煤电为主导的,包括我们国家的预计,昨天大的论坛上也讲到,到2030年我们的非化石能源可能应该占到我们国家发电结构当中的50%,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指标。
在终端方面有这么一个小题目、小画面大家可以看一看,我有一百块钱,对应的就是从车的角度来看能源的使用效率问题,这两款车我没有说具体的型号,都是一个厂家的车,其实是一个真实的对比。100元干什么?在电动汽车当中按一块钱的成本,有的是1.5元,但是大概不改变结论。百公里按16KWh,它的续驶里程一100块钱能行驶633公里,同样的情况下的燃油应该是每升按7.6元,百公里油耗按6.9,续驶里程是189公里,在这方面我们看它的排放,它的排放就是在电动下,如果是全部是风光储可再生能源肯定是零排放,如果是高水电比例、高清洁能源,大概是1.5公斤,如果全部是煤电是15公斤,如果是燃油是20公斤,这是一个极端的比例,也是清华能源院帮我们一起做的课题测算的,从这个题目中大家可以看到,刚才几位专家也讲了,其实能源的转型,包括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电动汽车,它是大势所趋,它是我们国家能源的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二)电动交通。
为什么说现在大家在电动汽车方面更加重视交通电动化?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先导,虽然我们电动汽车目前,昨天欧阳明高老师也讲到从过去的起步,一直到最后,现在整体来讲,电动汽车已经引领了、代表了交通电动化的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我认为电动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是融合,是电动交通的重要特征。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也是一个融合,也是电动化的重要特征。时间我就不多阐述了。
在这儿和大家分享的是能源与交通或者是智慧能源与电动交通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特别是起步阶段,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能源、电力对电动化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时,大规模的交通电动化,以电动汽车为例,它对能源的需求和对能源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过来促进智慧能源的发展。
我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包括能耗、其他的数据,特别是这张图(如图),刚才龚先生讲,其实在我们国家也好,在我理解也好,发展交通电动化应该全面地来理解它大的战略,无论是个体对人的生命健康,从老百姓自身角度,还是从产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还是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这个图中表现的,就是能源的安全和能源的结构,在我们国家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比我们的能源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我们的目前态势发展下去,如果到2030年,我们全部还是用燃油车的方式,我们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非常危险,我们国家能源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智慧能源和电动交通现在是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智慧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能有一个高度的融合,实现整个电动交通和智能电网的互动。
从图两边来看,它是50%的关系,如果是绿色能源2030年达到50%,电力输送达到50%。右侧的指标,现在的储能装机去年已经上升了4倍,我们的智慧能源效率从电动汽车为主,我们就能够在终端提高4倍。
电动汽车公司做的一些实践。应该说电动汽车公司建成了国际领先、功能强大、统一的智能互联网平台,2018年获得了美国爱迪生电器公司发给我们国内的大奖。我们从充电、出行、能源服务三大方面提供服务(已建成),未来平台还会建设一些其他的增值服务,我们现在还在做的是港口暗电工作,为什么提电动交通,没有完全基于电动汽车方面?我们认为电动交通或者交通电动化在我国不仅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已经呈现出非常令人信息的硕果,我们今年按照长江,特别是4月份习总书记视察长江工作提出了“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我们在77公里的长江流域开展了暗电的试点,我们建设了暗电网,这里面也有一些重要的体现。
刚才讲到充电桩,电力能不能爆震?我们一直研究都有结论,只要大家有需求,中国的电网应该是能保障的。大的方面有两个数据,一个数据是电量的数据,昨天有专家提到,无论是你到1个亿还是到500万辆还是到什么,占用的电量是非常少的,但是它的影响主要是在功率上,功率上主要是对电网的冲击、对小区的冲击,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早就提出,电动汽车充电要有三个模式:一个是无序充电,一个是有序充电,一个是智能充电,目前阶段在个人充电桩的分享有序充电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这方面有很多的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推进海陆空电动化,为了迎接这个电动化的到来,我们的智慧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系统要抓紧推进。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时间关系就不和各位交流了。
前面讲的是技术上的工作,我们电动汽车公司按照国资委、按照国家电网的要求,我们在体制机制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两个图是今年年底我们做的在混改方面的重大突破,一个是和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组成的网络科技公司,为下一步的互联互通奠定了体制基础。我们国家电网联合八家企业在苏州成立了一个和我们这次论坛的大题目非常吻合,而且是真正付诸实践的大的工作,就是智慧能源与电动交通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有了这个体制的保障,我想我们下来以后还有很多的工作会有更多的成果呈现给大家。
多说两句话,太原的实践和我十几年做这项工作的体会,我想是这样,中国的特色和中国的优势除了大家分析的还有大家需要注意的两点:1,政府的力量。2,能源系统的强力支撑。这是在国际上不曾有过的,或者是不具备的,或者是力量不够的。作为我从事这项工作十几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些经验或者是实践,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期望,一直是期望,十几年一直期望有这么一个平台,有这么一个生态圈,什么生态圈?真正的是大家能够以科学的精神,什么科学的精神?应该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再一个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跨行业、跨领域,真正从思想上、从观念上、从实践上能够融合,才能够真正地创新,才能够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圈,有了这些才能够实现真正中国技术标准产业的发展和引领,才能够为世界提供有价值的中国方案。
(本文转自搜狐新闻,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