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50亿砸向电池回收 骆驼股份锂电布局卷土重来
日前,骆驼股份公告称,拟总投资5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项目主要将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回收并进行梯次利用,或回收处理生产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预计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回收处理约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以及相应正极材料生产能力。

投资分两期进行,其中2018年-2023年投资约3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园建设;2020年-2025年投资约20亿元,用于正极材料等研发、生产事项。

如此庞大的投资手笔在骆驼股份以往的单个项目布局中并不多见,显然,在成熟铅酸电池市场地位稳固的骆驼股份,对电池回收寄予厚望。而这一布局不无道理,中汽研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2020年,国内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规模。

尽管前景可观,但就目前来看,电池回收的这块“肥肉”并不好吃。一方面国内关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应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体系搭建统一不够成熟,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也相当不健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另一方面,现阶段电池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尚存在争议,回收利用成本的居高不下,让如何盈利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因此,骆驼股份的提前储备能否奏效还有待观望。

实际上,在国内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动力电池日渐崛起,原主营的铅酸电池业务增长平缓的条件下,骆驼股份一直在尝试着各种途径的转型之路,但收效甚微。

资料显示,早在铅酸电池地位稳固的2013年,骆驼股份就开始了在锂电领域的尝试性探索,并针对城市公交客车,着手进行了动力锂电池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研究,但由于缺少需求推动力,骆驼股份的锂电业务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15上半年骆驼股份才向东风天翼、东风特种、南京金龙等车企实现锂动力电池小批量供货。

由于前期技术、市场储备不扎实,以及对后续锂电市场判断出现误差,骆驼股份错失了国内锂电产业的爆发期,而这一次的失之交臂,导致后来两年里,尽管骆驼股份在锂电领域后续规划投资近40亿元,组建/收购了多家动力电池相关业务公司和研发中心、搭建了多条动力电池产线、设立了生产基地,也无法在锂电业务领域内实现显著突破。

2017年,骆驼股份似乎又迎来了锂电业务的转机。6月,金沙江创投将收购电池生产商AESC的消息不胫而走,资料显示AESC是日产和NEC在2009年组建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单元、模块以及锂电池组的生产,是国际顶尖的动力锂电池供应商,曾为日产LEAF、雷诺ZoeR400等多款车型供货。

AESC在锂电池技术、市场所占据的优势地位,恰恰是骆驼股份所迫切渴求的,参与收购或将对骆驼股份培养研发、生产团队,完善公司现有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实现快速成长或“弯道超车”提供可能。

于是在这一消息放出2个月后,骆驼股份就与金沙江资本子公司等签署了合作意向达成的框架性约定,拟出资不超1亿美元认购Nissa电池公司(AESC)并购基金有限合伙份额。

但最终,上市公司大港股份横空杀出,宣布拟出资15.3亿元与海峡石油化工、GREENCONCEPTGLOBALLIMITED、伍伸俊共同投资设立AESC(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运用尼桑电池技术,进行约125亿元的锂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大港股份将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1%。这直接导致此前曾宣布参与并购的骆驼股份等公司只能沦为参与AESC(中国)项目落地的配角,甚至无缘参与其中。

锂电业务拓展遭受的挫折难免让人“气闷”,但骆驼股份似乎已收拾好了心情,此次50亿元投资电池回收的举动明显释放出一个信号——不放弃,积极探锂电业务的可能性。而这恰恰是国内铅酸巨头转型锂电的一个缩影。

诚然,现下所有转型锂电的铅酸企业和传统动力电池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市场和政策引擎的推动下,铅酸电池企业大多已通过资本兼并购、建立战略合作等方式搭建起一定的锂电产业格局,并在积极地开拓与企业本身相契合的锂电发展方向。

当前天能动力、超威动力、猛狮科技、骆驼股份等企业主要将市场集中在微型电动车和新能源物流车领域;而南都电源、雄韬股份、双登集团、圣阳股份等企业则在通信储能锂电池业务占比较大。

尽管勇气惊人,但对铅酸巨头们而言,在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整车厂压价等新形势下,其动力电池业务相对传统动力电池企业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何通过产能扩充、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配套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出货量以及产业链布局,实现新的业务突破,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攸关生死。
(本文转自高工锂电网)
来源 | 高工锂电网     时间 | 2018-03-19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