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从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传来消息,在秦皇岛32-6油田两口井的钻井作业中,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秦皇岛区域钻完井项目组成功应用可循环新型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新模式,在收获“零排放”的同时,实现了钻井液的多井重复利用,平均单井钻井液使用量减少60%以上,单井废弃物处理量大幅降低,取得了钻完井环保升级的重大突破。
今年,为积极响应渤海油田“环保升级三年计划”,工程技术作业中心努力寻找突破口,在各个作业领域开始尝试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
针对从技术革新到工程化应用之间的重重阻力,中心主任工程师马英文从一开始就为转化定下了调子:“对创新技术的实施,只有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精细管理,做好陆地与现场的齐抓共管,才能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海油绿色稳产作出实质性贡献。”
新型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的循环利用,对渤海油田钻完井作业是一次重要尝试。尽管已有研究数据作为支撑,但面对新体系与地层配伍性好不好、携砂能力行不行、性能可维持多久、重复利用效果如何、是否存在井下安全隐患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毫无实践经验可供借鉴的项目组不敢掉以轻心。
开钻前一天,项目经理余涵再一次将作业中心专家、项目组总监、钻井液工程师请到项目组,对新体系的每一个参数都逐一分析并核实敲定,以确保万无一失。
现场作业中,伴随进尺的持续加深,井底的钻屑与热腾腾的钻井液裹挟在一起,不断从井里返排出来。现场总监陈佳宝凭借多年的现场经验,一面判断着新钻井液的性能,一面安排专人记录各项关键参数,不但为项目组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信息,也为整个钻井作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监督办公室里,钻井曲线变化规则而“听话”,随着最后一根套管的顺利到位,新钻井液体系满足了下套管作业的一切要求。
“以前,我们仅一口井的着陆井段,海水膨润土浆与钻井液消耗量就高达2000多立方米,现在使用可循环的新型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成功实现钻井液的多井重复利用,两口井总共才消耗1000余立方米,从源头上就减少了钻井液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处理量。”资深钻完井液工程师黄治华迫不及待地算了一笔账。
初战告捷后,工程技术作业中心片刻不停,又结合两口井的相关经验,开始进一步优化作业方案,通过废弃物压滤系统的配合使用,继续减小废弃物处理量,为钻井液源头减量再上新台阶创造条件。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总经理刘小刚说:“实现渤海油田绿色稳产是工程技术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想要打赢这场‘环保攻坚战’,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敢于创新,向更多的不可能发起挑战。”
(本文转自中国海洋石油报,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