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晋琳琳教授详细介绍了江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首先他向在座嘉宾介绍了江门新能源电池的产业基础、锂电池产业链布局现状及新能源电池产业优势。
现有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20余家
2017年电池制造行业总产值63.38亿元,同比增长28.16%
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
拥有如此规模的广东省江门市正在打造下一个新能源新材料计划。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10月18日)高工锂电(2018)国际锂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创新峰会在深圳盛大开幕。本次峰会由GGII主办,高工锂电、江门市商务局、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承办,邀请了锂电材料各个环节及动力电池企业超80位行业专家、技术领袖及超400位业内人士就现阶段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升级等进行共同探讨。
“目前,江门市开辟了5个万亩工业园基地,以推进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业的步伐。比如落户江门的优美科就正在打造其500亩的正极材料基地。”
会上,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晋琳琳教授如是说道,并作详细的江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介绍。首先他向在座嘉宾介绍了江门新能源电池的产业基础、锂电池产业链布局现状及新能源电池产业优势。
为整合和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和优势,根据晋琳琳教授的介绍,江门市接下来的产业发展路径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华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打造集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新体系电池、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为一体的生产、研发、装配基地。
这也是江门接下来将重点发展以下五大产业:
◆一是提升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产业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重大项目享有江门政府“一企一策”扶持措施;
◆三是超前布局新体系电池及产业化项目,包括固态电池等;
◆四是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五是探索发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项目,主要将与新能源车企协同合作。
据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编制的《江门市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专项研究报告》介绍,到2025年,江门要实现打造超80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其中,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产值目标300亿元;新体系电池产值目标200亿元;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产值目标150亿元;电池回收利用产值目标50亿元;其它产业链配套与服务产值目标100亿元。
目前,江门政府已经确立了“一个转型三个延伸”的发展思路,构筑了“一核引领、四带联动、多平台支撑”发展的产业立体格局。
具体来看,“一个转型”即指,依托优美科长信、科恒股份、芳源、龙世纪等关键材料龙头企业带动,以及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牵引,从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向新能源电池单体成组制造产业转型;
“三个延伸”指:一是通过超前布局,抢占未来制高点,向新体系电池产业延伸;二是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优势,向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延伸;三是从新能源电池产业循环健康发展和占领产业最上游矿产资源出发,向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延伸。
在此思路指导下,江门政府将围绕新能源电池为核心,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成立产学研联盟,以信息服务、检测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服务、文化服务为平台,打造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带、高端制造装备生产带、电池制造生产带、回收利用生产带的产业链闭环。
最后,晋琳琳教授表示,江门新能源电池新材料规划蓝图已经绘就,诚挚欢迎产业链的优秀企业来江门共发展。
(本文转自高工锂电,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