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突破!由中国举荐、申报的核电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近日,由国家电投申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承担的国际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63186《核电厂-安全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地震停堆系统推荐性设计准则》成功立项,实现了我国核电领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标准制定上的历史性突破。

就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标准提案的认同情况、中国牵头制定该标准的优势、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完善中国自主核电标准体系的意义,以及对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IEC63186标准申报工作的上海核工院副总工程师顾申杰,以及该标准项目负责人、上海核工院电气仪控所所长助理毕道伟。

找准国际标准空白

实现由点到面突破

中国能源报:作为核电领域由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如何理解“IEC63186”成功立项的现实意义?

顾申杰:IEC63186是我国在核电国际标准制定上从跟跑参与到领跑主导的首个标准,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核电标准领域的影响力,促进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国际化发展,支持我国核电“走出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具体而言,这次标准领域国际化的成功尝试,在国内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即通过持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脉和信任基础,熟悉并通晓游戏规则,谨慎选题并运用规则达成提案立项。其次,此次尝试充分显示了我国核电持续发展所形成的技术积淀对国际标准化需求具有充分的支持能力,我们有信心在更多需求点位进行尝试和努力,取得更多突破。

本标准立项也从侧面反映出,三代核电在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策略方面的最新实践正是当前国际标准亟待完善的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作为三代核电建设主力的优势,将实践先机转化为国际标准化成果,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中国能源报: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各国核电标准领域的专家如何看待这个标准提案?中国主导后,各国的参与情况如何?

毕道伟:不同于国内标准立项普遍采用的专家审查会等评审机制,IEC国际标准的立项采用投票机制,并且规则严苛。

根据IEC立项投票规则,提案须2/3以上成员国支持,且至少5个成员国同意指派专家直接参与项目才能正式立项。最终投票结果显示,该提案投票的支持率达到100%,且共计9个成员国同意指派专家直接协助我们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这个支持率和成员国专家参与人数是不多见的。也正因如此,IEC官员专门就此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本次提案共有9个国家委员会指派专家,远超通常水平,表明成员国参与该标准制定并提供支持的强烈意愿。

尤其是,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瑞士等8个国家在内的主要核电强国都指派了专家,几乎是投票规则要求数量的两倍。最终共有13名国际专家受相应成员国委派,加入我们的标准编制组,协助开展工作。

中国能源报:核电领域的国际标准很多,地震停堆领域标准申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原因是什么?

毕道伟:作为我国尝试主导国际核电标准的问路石,该标准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全票通过IEC的立项表决并非偶然。

首先,这种认可源于上海核工院多年来坚持推进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我院一批技术专家长期活跃在国际核电领域,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核运营者协会,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担任专家甚至技术职务。本次立项成功,也与我们作为专家在IEC长期持续工作密不可分。通过这些工作,我们熟悉了游戏规则,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和人际信任。

此外,这个标准提案瞄准日本福岛事故后广受关注的地震停堆这一热点主题,第一时间切中了国际行业的急迫需求。而且,“大型先进压水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中国先进核电标准体系研究”和相关研究所取得的广泛成果,以及CAP1400示范工程设计实践,为此标准提供了充分的技术积淀和学术保障。

发挥优势知晓困难

把握标准自主权

中国能源报:中国主导制定该标准的优势在哪里?

顾申杰:当前我国核电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尤其在以AP/CAP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技术发展方面,我们已有实践先机,并且围绕增强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新技术新要求,拓展出了新的标准领地,而当前的研发和工程实践成果则为主导新标准制定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基础。该标准的提出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围绕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研发设计和取证所做的全方位的技术储备。

比如,我们完成了CAP1400示范项目地震自动停堆系统的技术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全面自主设计;开展了《福岛事故后我国核电厂地震自动停堆方法研究》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技术支持项目课题研究。而且在研究和调研基础上,依托“中国先进核电标准体系研究”课题,开展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预研工作。

中国能源报:未来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要会面临哪些困难?

顾申杰:随着我国核电自主化规模化发展,世界核电建设的重心将向中国转移。标准的发展与实践紧密相联,这一转移意味着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窗口将向我们打开。而真正要把握机遇,还面临挑战。

我国核电领域当前被各类国际标准组织正式接纳的专家数量总体偏少,参与活跃度不高,持续性也不强,即使相比日韩等国,尚未形成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稳定、熟悉规则、善于协同的富有影响力的专家队伍。

此外,核电国际标准的主体版图所在领域,仍掌握在传统核电强国手中,作为潜在发展国,中国在这些领域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应虚心跟随、主动参与、积极贡献,并逐渐融入。

还有一点,国内主要核电集团在国际标准制定参与方面基本还是各自为政,尚未建立跨集团的协作机制,优势的技术资源和专家资源分散,未形成合力。

中国能源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自主核电标准体系建立完善,以及核电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顾申杰: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滞后于核电的发展,但经过后续追赶努力,目前体系基本成型,总体上覆盖了二代改进型和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应用需求。

而积极参与国际核电标准制定,有利于推动我国核电高水平发展、提升标准自主化水平、主动构建竞争优势壁垒。

作为后来者,我国核电发展多年来立足于国际行业的成果基础,因此自主核电体系的建设理应借鉴集先进核电国家经验之大成的权威国际标准体系,在更高的水平上谋求新突破。

而且,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有助于揭开标准形成过程中嵌入的技术“黑盒子”,在国内开展配套研究以破除技术壁垒,从而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同时,仍然能牢牢把握住国内核电标准的自主权,降低核电产业发展成本。
(本文转自中国能源报)
来源 | 中国能源报     时间 | 2018-03-09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