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成本很快将低于所有其他能源,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将由少数几家巨型公司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2010年,利用太阳能烧开一壶水的成本约为0.03英镑。到2020年,根据瑞银(UBS)研究团队的估算,成本将降至0.5便士。到2030年,成本可能如此接近零,以至于实际上将相当于免费。
这对地球是个大好消息,对全球经济可能也是如此。充足、廉价、清洁的能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不仅仅是泡茶。
但同样简单的事实——可再生能源成本很快将低于所有其他能源——正在能源行业掀起一波企业并购浪潮。目前,我们数了数有12家欧洲大型公用事业公司(约占该行业指数成分股的一半)最近宣布了(或者被媒体报道过)可能极大地重塑各家业务的并购、撤资或收购交易。最近的一笔并购来自海上风电公司Orsted,该公司日前宣布将收购林肯清洁能源公司(LincolnCleanEnergy),将业务扩大到美国的陆上风电。
企业的这类做法有意义吗?我们认为是有的,因为这一行业的基本面因素的确正在发生变化。直至最近,全球多数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都依赖慷慨的补贴——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只能以政府准备出资的速度增长。但过去一年,大型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似乎显示出,在没有任何补贴或税收优惠的情况下它们也能独立发展。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开始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高速成长,而不必再按照各国能源部长指令的速度。
第二个因素是各国政府一直在收紧成本。在可获得补贴的国家,企业现在必须通过竞争性拍卖来竞得补贴,而一旦补贴用完,这些企业可能仍要为拿到最好的项目地址互相竞标。这种竞拍模式正以出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推进创新和效率。在英国,招标在仅仅3年内就使海上风能的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在德国,它使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比2015年下降了约一半。
所有这些成本压力都产生了另一重要效应: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向新的全球规模化竞争。首先,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太阳能项目现在拥有逾100万个单体太阳能电池板,海上风力涡轮机的高度可以超过摩天大楼,叶片长度接近100米。其次,随着这些企业设法将更多购买力投入供应链并从可再生能源项目组合中获取更多协同效应、数据和运营方面的专门知识,它们自身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在全球竞拍的模式下,赢家不得不把所有这些潜在优势摆到桌面上来。
这就是这一行业的结构需要改变的原因。历史上,公用事业公司一直是区域竞争者,通常局限于一国市场,而在国内市场,熟识地方的政治和监管环境是关键。它们并非总是成功的:(面临电价下调和国有化风险的)英国公用事业公司就是恰当的例子。然而,欧洲的地图显示出的仍是一个由国家层面竞争者构成的拼盘。
未来,这张地图可能会变得大为不同,有可能更类似油气行业,由很少数几家更大型的公司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如此,我们或将看到一类新企业——可称之为“风能和太阳能巨擘”——它们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组合遍及全球,规模可能是现在的10至20倍。
成为这一梯队中一员的机会值得争取。现在确定谁将成为赢家还为时尚早,而且仍有一些疑问有待解答:例如,如何集成蓄电池储能。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公用事业领域正处于这一转变的最前沿,管理层团队现在制定计划已经不算太早。几乎没有人有时间放松下来,沏上一壶茶。
(本文转自FT中文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