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微电网的架构体系与设计思路
微电网把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负荷通过控制系统协调控制,形成单一可控单元,与用户侧的配电网相连,直接为用户侧的负荷供电。微电网与“主动式”配电网的技术特点相似,系统各分布式模块的组合及控制模式与策略是微电网的关键部分,无论是系统级的主从、对等和综合性控制模式,还是逆变器级的P/Q、U/f控制及其与储能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都是微电网的核心技术部分。由此相关的因素与条件,微电网的规划设计思路、原则与方法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微电网供电模式通常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分布式资源及负荷特性、配电网电压等级具有直接的联系,微电网的规划要以分布式资源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微电网用电需求为立足点,以微电网建设实践及微电网技术发展为依托,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配电网的电气条件,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负荷、经济、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合适的电压等级、合理的微电网结构、适当的微电网并网位置、智能的管理、调度、控制等技术手段,制定符合当地特色、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微电网供电模式。

微电网的核心在于“自治、独立、协调、互济”,自治与独立指的是微电网的功能与网架具备阻断外部大电网故障影响,独立运行的能力,使微电网的孤网运行具有不损失负荷或者少损失负荷;协调与互济指的是微电网和主网可以建立互相支援的关系,而且即便是与主网联网的运行方式下,也能够在各个能源模块之间形成调济的最佳运行策略与方式。

微电网的体系结构一般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三层结构,即配电网调度层、微电网集中控制层、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就地控制层。依据微电网的构架体系,可以理清我们微电网工程的规划思路:面向需求,结合资源,规划底层的分布式能源模块与储能系统,确定运行策略及控制模式,工程的评价及组合优化。以下面的简图以概之。



(本文转自智见能源,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来源 | 智见能源     时间 | 2018-08-17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