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75亿吨,同比增加2279.5万吨,增长15%;总金额988.9亿元,增长11.1%。其中,7月进口煤炭2900.6万吨,同比增加954.6万吨,增长49.05%,为2014年1月以来最高;进口额178.5亿元,同比增长63.2%。
与此相比,国内动力煤价却没预期的那么火热。作为风向标,8月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7元/吨,环比持平。该指数已连续阴跌三周,累计幅度3元/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多方托底的结果,只有进口限制政策升级方可抑制跌势。
夏季往往是煤炭消费旺季,然而需求释放逊于预期。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沿海主要电厂煤炭日耗连续7天运行于80万吨以上,较去年同期增幅并不明显。8月7日,沿海六大电库存1528.84万吨,日耗79.47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19.23天。
与此同时,港口库存持续走高。8月1日,环渤海三港(秦、唐、沧)存煤接近2500万吨,下游沿海沿江港口存煤也在3500万吨左右。前期采购的进口煤也陆续通关到岸,对电力企业库存形成有效补充。受贸易商恐慌抛货等因素影响,煤价出现快速下跌。
在此情况下,北方部分港口持续进行疏港,但大秦线连续5天进行病害整治,下游采购的主力煤种相对短缺,激发个别煤种缺货上涨,同时带动其他煤种价格企稳。
不过,主产地煤市延续弱势。汾渭能源数据显示,晋北洗末煤价格持续下跌,采购客户较少;直达煤价格稳定,销售正常,煤矿基本无库存。榆林榆阳区销售情况良好,拉煤车辆较多,部分矿混煤上涨10元;神府煤价稳中下跌,地方整体发运正常,煤矿挺价意愿较强。鄂尔多斯部分煤矿末煤本月累计降20元左右,预计煤价已经探底,后期跌幅不会太大。
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文认为,煤炭产地环保、安监等政策开始发力,甚至榆林地区再次出现“煤管票”限制政策,地方托底煤价意愿强烈,但港口煤价仍有待发改委进口限制政策出台方可抑制跌势。对于大型煤炭企业而言,受高比例长协煤影响,现货价格波动影响较小,煤企煤炭综合售价基本保持平稳。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