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东方园林借“全域”狂揽PPP
近两年全域旅游PPP模式异军突起,成为旅游行业投资的重要入口。东方园林发布了2018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同比增长29.67%,其中,全域旅游业务占营收比重为17.97%。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该公司还中标了36个PPP项目,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8.65%;其中全域旅游项目共中标11个,业务范围覆盖8个省份,项目总投资额已接近2017年全年额度。而这家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股”的公司,借全域旅游热潮,狂揽PPP项目的转型模式也引发了业界关注。

PPP加速跑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园林长期从事PPP项目投资,业务领域涉及园林、环保、地产、文旅,其中全域旅游PPP项目业务占比越来越大。本次东方园林发布的半年报也显示,公司上半年中标的36个PPP订单中,涵盖水环境综合治理(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等)、全域旅游、市政园林和乡村振兴等领域。

据估算,截至今年6月30日,东方园林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PPP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56%和10.6%。其中,该公司中标的腾冲市全域旅游项目是全国首个全域旅游项目。截至报告期末,东方园林已累计中标20个全域旅游项目,涉及总投资约26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东方园林中标的全域旅游PPP项目主要是部分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和旅游品牌营销等“软件”结合的形式,比如上述腾冲市全域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全域旅游综合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游客集散中心、大盈江河河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工程等。而且,东方园林还将参与腾冲的城市品牌运营、景区投资建设、产业招商运作、重大体育赛事组织等方面工作。

不过,在各类PPP项目“加速跑”的同时,东方园林快速增长的资金风险也不容忽视。5月,东方园林计划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10亿元,但最终仅售出0.5亿元。按照原有计划,此次发行债券中的5亿元将用于偿还一笔即将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东方园林对此表示,受整体市场影响,民营企业发债不太理想,此次发债情况不会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开展。但债券发行遇冷,仍引发外界对其依赖短期债券、“借新还旧”经营模式的担忧。

天风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东方园林整体短期债务增长速度高于长期债务,但PPP项目回款期较长,未来需关注利率风险敞口。统计数据显示,东方园林目前未偿付债券达74亿元。2013年起,该公司的合计负债从68.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12亿元。

借PPP转型旅游

去年下半年,全国的PPP清理整顿风暴席卷全国市场,自去年11月财政部发文明确要对PPP入库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后半年,各地共有约5万亿元的项目因各种问题被要求整改甚至直接被“退库”。在此背景下,东方园林上半年逆势狂揽近40个PPP项目、11个全域旅游PPP项目就显得有些“特殊”了。

实际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2015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的。在他看来,我国旅游业起步于景区景点,此前人们旅游就是到景区景点参观留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走向大众化、全民化,而且人们旅游行为不再局限在景区以内,而是迅速向自驾游、自由行发展,突破了景区概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域旅游也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对于东方园林来说,全域旅游早已成为该公司的战略转型重要方向,而PPP正是该公司转型的一块跳板。据悉,东方园林曾于2017年表示,将由从事以市政园林工程建设为主的企业转型为以水系治理、固废危废处理和全域旅游为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的综合性企业。同时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标准,以“投资+建设+运营”三轮驱动为模式,打造全域旅游项目。

此前,还有机构梳理发现,在我国百余家园林行业上市公司中,传统项目都是工程、设计、养护、苗木、组培,部分“吃螃蟹者”选择的转型方向都是先向房地产景观工程“靠拢”,再进入旅游地产,然后尝试投资一些旅游项目。

前景不可盲目乐观

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旅游PPP项目投资额为4261亿元,投资项目数为310个。可见,从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来看,在整体项目库中,旅游产品此前并不是一个“主流”的门类。

“之所以今年以来,东方园林等企业在旅游尤其是全域旅游PPP项目上出现明显进展,主要是因为市政道路等政府付费项目受到了明确的限制,旅游等有直接收益的项目开始成为资本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财政部PPP示范项目评审专家、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表示。不过,他也认为,全域旅游涉及的项目、内容相对较多、较杂,对于这类PPP项目的前景预测也不能盲目乐观或者“一刀切”发展,比如全域旅游PPP中涉及一些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回报机制就相对不明朗,但一些有收费、有明确收益的项目还是对社会资本有较大吸引力的,这类项目本身能产生现金流,容易完成融资,各方参与积极性也相对较强。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则表示,全域旅游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公共服务设施为支撑,整合相关资源、要素、产品、服务,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型旅游目的地综合发展体系。全域旅游发展由政府引领推动,可持续发展动力来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最终要靠市场机制推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全域旅游在应用PPP模式的过程中要严格区分项目,防止PPP泛化。索道等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中转枢纽等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建设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较为适宜采用PPP模式;而餐饮、住宿等商业性强、市场成熟度高的项目,既不需要也不应当采用PPP模式。

(本文转自北京商报,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来源 | 北京商报     时间 | 2018-08-08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