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2018光伏领袖峰会˙黄山光伏大会二十年纪念论坛在黄山新华联豪生大酒店举办,一起光伏APP对论坛进行直播。汉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首席技术官武振羽发表题为《光伏发电中的薄膜技术与应用产品》的演讲。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为您带来发言实录:
汉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首席技术官武振羽:大体上分6个章节,第一个是汉能基本上拥有的一些薄膜技术的分类,SOLIBRO是薄膜的,MIASOLE是柔性的。SIT现在在成都,这个是大体的效率,有几个是世界纪录,另外说一句,中美贸易战之前国会有一个301报告,里面点名了太阳能技术里面有汉能的点名,这个里面效率比较高。请看一下效率,这个效率对于我们将来后面的发展路径可能会不太一样,这是CIGS技术,铜锢镓硒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多个基地已经最在的在淄博现在已经在爬坡阶段。
这个是砷化嫁,目前的效率单截双截目前是世界纪录,当然单截和双截主要是应用在地面上,3截和4截主要应用在宇宙和航空当中,目前汉能准备做3截,而且对于宇宙、太空中的辐射材料的开发现在也在做。将来是不是太空中的太阳能电站能不能用,也许吧。
HIT是成都的,成都的研发中心现在是国内是两条线在开,每条线几百兆瓦,目前已经有产品产出,效率是23.0%多,今年年底会达到量产的规模。这个就是定位了一些应用领域,户外消费、电子产品、无人机,柔性工业屋顶、特种产品、BIPV、农业应用、太阳能汽车、户用发电。基本上来说从2017年开始汉能控股集团就按照当时的定位已经不聚焦带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上了。当然531的新政出来之后,我想汉能的转型会比原来计划得更快一些。这个里面用了很多产品的应用同景不同样,所以涉及的相关技术也不一样,但是和未来晶硅在厚度降到60-100微米之后,他们的应用会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如果做到薄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会发现在柔韧性其卷曲程度到这种的情况下,会和薄膜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汉能在建筑材料类,消费电子类,和应用系统类。伞、汉路、纸、包都有一些研究,我们在外面有一些1.0版的一些产品,2.0和3.0,在新技术,新材料导入之后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左上是一些基础款。汉路也是未来很聚焦的方便,在这个最早的时候在山东高速上面有同济大学使用晶硅做了一些高速公路的测试,测试结果使用晶硅和使用薄膜出来的数据会相差很多,在未来我个人相信使用薄膜测试出来的数据会更好一些。在汉能汉瓦只有柔韧性比较好的薄膜可以做到这个产品,晶硅做到60-80微米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弯曲,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在未来做的概念产品里面也使用了厚度比较薄的晶硅。上午的时候杨老师提出了一些晶硅的切割方法也说了比较薄的晶硅也具有一些前沿性的概念和产品。
这个是使用了柔性产品,做的一些产品示范,这个是产品,后面还涉及到系统,配套的微系统。这个就是汉路的产品,上午的时候大家做了一个市场分析,在市政公路上市场和将来高速公路的市场,其实这是万亿级的市场。
这是应用产品的研究方向,既有高分子,也有超薄玻璃,这个超薄玻璃是0.3毫米之下的,当然如果比这更薄的玻璃更好一些,着色也是超薄玻璃,或者高分子三合一,甚至四合一,我相信晶硅里面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做这些工艺了,原来用国外的材料,价格成本会高很多。
中间第二排的卷性材料,当时特斯拉的光伏网的时候,他们采用的是类似的转印技术,这个转印技术既涉及到玻璃也涉及到他的透光率,也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材料。佩配套刚才说到微系统,如果系统运行和系统评估的效率和现在说的PR值不是一个方向,新的评估方面,评估规则可能会有一些不同,这个方面我们大概都缺乏了很多,这个里面说一下微储能和控制器,这个里面都是指1000瓦以下的系统。我们当然可以说一下,举例我们说的摩拜单车,既可以延伸车联网,也可以延伸区块链。
智能接线盒,更多类似每一块组件上的智能段,是只无人职守的情况下,而不是人远程控制的智能段(音译)。
如果晶硅做到60微米之后,将来一定是柔性封装技术,柔性封装技术在国内刚刚开始,对材料的透明性、抗冲击性、亲和性的研究方面,国内还做得比较少。汉能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目前在广东河源有一条100兆瓦的产业出来了,今年年底我们相信在未来在柔性和柔性封装是1个兆瓦的封装能力,这个方面的研发也是刚刚开始,是否是最佳和评估,还有一些这个方面也是刚刚开始没有多久。
这是柔性封装的范例。我们希望最终不是这种几兆瓦和十几兆瓦,最终希望300-500兆瓦一条线,相信晶硅在柔性封装往外走也会走类似的路。
新型封装材料的导入,因为比较敏感。ENOMELSTEEL(音译)对于我们来说柔性封装里面也许是一条可选的道路,从实验室的一条连续半自动化的一些方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右边是汉路,里面一些前面的材料举一个例子,山东的一条高速公路,开始的时候是12000,优化之后可以做到2000一平米。这些是他的一些光学特性,在经过材料改进的光学特性,还有一些应力和机械特性的研发。
微储能配套是几瓦到十几瓦的情况下的储能系统,然后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的东西。这个是微系统,我相信做移动的时候,微系统必须考虑的一个系统优化的最重要的理论。
这个里面微网技术不是指几十千瓦,还是指在一个个1千瓦之下的系统的多群的叠加技术,叠加技术之后希望里面做一些理论和系统优化的研发。
一些应用平台,既有材料的,又有系统和电器的,还有移动能源产品云技术。这是我们一些的研发方向。后面还有一些汉能做移动能源我相信晶硅未来有有一部分做移动能源,涉及很多是专利,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做汉能和国内的其他一些单位联合做共同的开发
(本文转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