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企业服务商到战略伙伴,到尝试独立建设智能加油站,IT巨头正在全方位涉足石油行业。
2018年4月24日,道达尔正式宣布和谷歌签署协议,二者将联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全新智能解决方案;
2017年11月12日,华为以东道主的身份组织全球油气行业的众多大咖,在石油大国阿联酋召开了一场以“新ICT,安全高效产油气”为主题的全球油气峰会;
2017年10月16日,京东跟中国石化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要联手打造3万家智能加油站,并对2.5万家易捷便利店进行全方位改造;
2017年10月初,阿里巴巴第一家无人加油站在杭州开业。
…… ……
早在2011年,IT巨头的身影就已零星出现在石油圈。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零星服务到全面关注
2011年,华为作为设备制造商开始向石油企业提供一些设备服务;2013年,华为同石油公司的合作开始升级,在石油行业的业务开始爆发。
华为在石油圈的业务开展得风生水起,阿里巴巴、京东等紧随其后,也逐渐把目光投向了石油圈。两个行业不断迸发出合作的火花,发生了不少吸睛的新闻。
2014年,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家市场知名电商都对入股新成立的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表示出了兴趣。
阿里巴巴的动作最为迅速,立刻与中国石化总部取得了联系,期望能够入股。在与中国石化的谈判还未启动之时,阿里巴巴就已经开始启动了加油卡线下销售人员的招聘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显示出希望通过入股拓展现有业务空间的迫切心情。
2015年12月,京东与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开始合作,实现了持中国石油昆仑加油卡的个人用户可以享受到线上积分兑换的京东商品服务,打破了昆仑加油卡积分兑换以往只能在线下加油站兑换的瓶颈。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马云、马化腾都曾登门拜访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总部,期望与两桶油开展业务合作。刘强东也在2017年6月同中国石化高层进行了磋商。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开始全面关注石油行业?
“石油行业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因为都知道石油行业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行业。但随着电商的发展,几大电商派系在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在原来好啃的骨头都啃掉了、新的市场迸发点不多的情况下,虽然石油行业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大,但体量还不小、难度还可以,能啃下来的话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会良说。
从服务商到合作伙伴
经过对石油市场理解的加深和持续耕耘,互联网公司与石油行业的合作日渐广泛和深入。
几年间,华为已经完美转型成一家综合方案提供商,帮助众多石油企业升级了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目前,华为的油服业务已经覆盖了油田、炼化、管线、销售,涵盖了全球排名前20的石油公司中的14家,客户遍布45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基于对油气行业业务的不断深入理解,正与越来越多的业界合作伙伴一起,在高性能计算、油气物联网、数字管道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推出创新的ICT解决方案,助力油气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断降本增效、提升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水平。华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机、软件生产商,它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阿里巴巴成为石油行业战略伙伴的标志当是2016年3月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在阿里云、电子地图、互联网汽车、天猫、菜鸟物流以及中国石油掌上营业厅、电子加油卡、互联网金融、会员共享、联合营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务实合作。
京东进军石油行业的速度虽然稍微落后于阿里巴巴,但一出手,它的手笔更大。
2017年10月16日,京东和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联手打造3万家智能加油站,同时中国石化将借助京东的电商资源,对原有的2.5万家易捷便利店进行改造。这意味着,京东将参与到中国石化几乎所有加油站的升级中。京东并不只着眼于眼前给易捷便利店供货。当未来人们养成在加油站便利店购物的习惯后,将极大冲击传统商超,而那时这一巨大市场已经早早被京东占领了。
从提供零散边缘的服务发展成石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IT巨头与石油企业的合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而多、由浅入深。
放眼现在的石油行业,华为+三桶油的战略联盟,阿里巴巴+中国石油、京东+中国石化的战略联盟均已形成。
IT巨头们动作频频,规模略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不甘落后,涌现了易加油、油惠宝、油帮帮、易找油、加油宝、车主无忧、喂车车、菜鸟加油站等多个直接瞄准加油站市场的应用品牌,并个个干得风生水起。
从合作到单飞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在杭州建成了首座无人智能加油实验站。这座加油站外观看起来与传统加油站并没有什么差别:罩棚差不多,乍一看加油机好像也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二者已经天差地别。
在这座加油站里,汽车进站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并拉起拦车杆,摄像头动态显示汽车位置。停车后,机械臂自动完成打开油盖、选择汽油、加油、油满拧上油塞、关上油盖的加油过程。然后车主就可以开车离开了,因为油费已经从车主的支付宝或者淘宝账户中自动扣款了。全过程没有一个服务人员上前服务。
据阿里巴巴方面称,这只是基于对传统加油站改造后实现的1.0版本。预计2018年实现的2.0版本,将利用AI技术实现车牌、车主、油品自动识别、离场自动扣款和加油链路全自动化。
阿里巴巴打造的无人智能加油站极具科技感,可以说颠覆了传统加油站的服务模式。由此释放出一个信息:IT巨头似乎不只想成为石油行业的合作伙伴,还想独立地在石油行业做些什么。
在网络商旅市场的发展初期,银行业界选择与携程等网络商旅公司合作,推出银行信用卡持卡人才能享受的特惠旅游线路。然而合作了几年之后,银行开始摆脱携程,选择单干,在自己的信用卡官网上开设“商旅预订”平台。阿里巴巴会不会像银行抛弃携程那样摆脱石油行业的合作伙伴,而选择全面自建无人智能加油站?
“基于AI技术的机器加油在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也已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互联网企业建一两座智能加油站可能,但要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想要完全自建是不太可能的。”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邓东旭说。
邓东旭分析认为,无人智能加油站这种新的经营模式需要国家政策法规允许了才可能施行、推广。而且加油站属于特种行业,用地以特许准入,有严格的环保、消防、建筑等安全标准,需要通过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审批。互联网公司想重新圈地建加油站,通过相关审批非常困难。
此外,现在的加油站网点经营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互联网企业跟传统加油站应该保持合作关系,而不应、也不太可能会发展成竞争关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公司在石油行业内已经有了单飞的苗头。
看好石油产业链
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石油行业,一方面是看好油气行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是石油行业有利可图。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后,全球能源行业进入寒冬期,但这不意味着石油石化行业将一蹶不振。一些媒体称石油行业为黄昏行业,言过其实。中近期的能源还是以石油为主,中长远来看石油行业也有发展余地。油气行业的转型发展值得期待。
石油除了是重要能源,也是生活用品的重要原料,如各种塑料、合成橡胶,以及制作服装的涤纶、腈纶、锦纶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产的合成纤维。就算石油不再是主要能源,石油行业依然有利可图。何况现在天然气供不应求,新能源也没有大的突破。石化产品重要地位目前是无法替代的。而油价低迷时期,石油企业对降本增效有着极高的需求。油气行业数字化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让油气生产成本减少10%~20%,让全球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提高5%。IEA还预测,在非常规油气开采领域,数字化技术可提高天然气15%的采出程度。综合上游的油气开采运输、中游的油气炼化、下游的油气销售,据估算,石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有潜力形成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市场,怎么可能不让各大IT巨头心动?
石油行业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进行降本增效的需求,互联网公司也在寻求新的事业群、产品线,希望获得新的利润来源。
随着电商零售端竞争愈发激烈,京东、阿里巴巴等都在寻求新的流量入口。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网络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电商类的互联网公司最关注的是石油行业的销售板块,这是一个突出特点。
中国石化有3万多座加油站、2.5万家易捷便利店,2016年非油品业务交易额达351亿元;中国石油有2万多座加油站、1.7万家昆仑好客便利店,2016年非油品业务交易额达144亿元。数量如此多的加油站和便利店,如此巨大的非油品营业额,加上油品销售,能达到上万亿量级的销售额,是一般商超连锁企业难以企及的。两桶油拥有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网络优势、客户优势和品牌优势,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最看重的资源。
庞大的加油站及便利店系统,形成了线下巨大的支付入口、数据入口、流量入口。加油站车流量、人流量富足,然而网络流量却相对贫乏。加油作为一项刚需,其服务模式显得与互联网时代有些脱节。面对全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石油企业加油站在支付环节、便利店经营等方面都有切实转型升级的需求。一旦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遇到恰当的合作机遇,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与之一拍即合。
(本文转自中国石油石化,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