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电力合作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中俄电力开展合作,中国已通过在运的3条跨国联网线路,累计对俄购电248.73亿千瓦时。截至4月1日,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换流站连续实现安全运行6周年,通过500千伏阿黑线累计进口俄电138.3亿千瓦时,占进口总量的44.4%,相当于节约燃煤470.22万吨。这标志着由中国规划建设的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已成为跨国电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联互通的成功典范。
优势互补 对俄购电安全运行26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中国改革步伐加快,各地经济建设大发展,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快,缺电严重。而俄罗斯重工业几近停产,用电量骤减,供电量富余。于是,国网黑龙江电力向俄罗斯阿穆尔州电力生产联合公司发出购买俄电意向并得到响应。”国网黑龙江电力华源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对俄购电业务的刘为这样对记者介绍。
对俄购电项目是中俄两国政府能源领域合作项目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中俄电力能源合作,经历了从边境小规模电力贸易向大规模购送电的合作历程,对俄购电保证了中国东北地区能源供应,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黑河市建立了多个俄电加工区,这对当地工业发展功不可没。
据了解,1992年7月1日,110千伏布黑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变电站-中国黑河变电站)合闸送电,开辟了中俄两国历史上电力合作的先河。此后,两国电力贸易逐步扩大。1996年,从俄罗斯锡瓦基到中国大兴安岭的十八站输电线路送电(现已停止运行);2006年,220千伏布爱线送电;2012年4月,中俄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大大加强了与特高压相协调的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东北网架,实现了中俄经济发展和优势互补。
跨国联网 成为全球能源互联北拓基础
保障跨国电能通道安全稳定运行,用好购入的电能源资源,是中俄两国电力合作的具体体现,更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基础。在2018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发言人、发展局副局长张义斌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不是从零起步,更不是撇开现有电网新建一套电力基础体系。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具备一定基础,是与现有各国电力基础设施相生相融、有机结合的全球清洁能源优化配置系统。
据了解, 2012年2月25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东方能源股份公司签署了长达25年的购电协议,协议规定到2037年前俄罗斯向中国供应1000亿千瓦时的电量。另外,2015年4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积极推动了中俄两国能源深层次合作,强化了俄对华输电能力的释放。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个跨国能源合作项目,中俄直流联网工程是目前我国规划建设的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是中俄两国开展能源领域合作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工程不仅成为全球能源互联北拓的基础,同时有利于深化中俄基础设施和口岸通道的互联互通,对提高远东地区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扩大中俄能源项目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和能源保障。
合作升级 东北亚联网大有作为
“中俄两国电力能源合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成效显著,已成为跨国电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联互通的成功范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倡议和推动的东北亚联网工程,中俄两国都是重要的参与方和坚定的实施力量,围绕东北亚联网及其他双边联网项目,双方的合作必将越加紧密,也必将取得更大成绩。”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发言人、合作局副局长林弘宇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6月2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与俄罗斯电网公司总经理布达尔金,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双方设立合资公司开展电网业务的股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股东协议,该合资公司将在俄罗斯开展输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和EPC业务,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的深层合作。
据了解,东北亚电力联网可充分发挥大电网的跨国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地区电力贸易与能源合作,有利于推进电力低碳发展,应对雾霾等环境问题,并推进地区地缘政治稳定。2016年3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东北亚联网就是要把蒙古、中国东北和华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中国华北、日韩等负荷中心连接起来,实现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本文转自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