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
今年以来,数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产业火热出圈,带动算力需求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因此也成为了用电大户。
如何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提供充足而稳定的能量供应,电力行业如何应对新的挑战?记者近日到数字经济大省浙江进行了调研采访。
在浙江杭州,当地电力领域的一个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231%,前两个月,杭州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倍多。从用电区域分布看,杭州三个大型数据中心所在的区域,前两个月的用电量增长速度都超过杭州市整体用电量。
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数据研究专员 王妍艳:“现在,杭州的用电量中,互联网相关行业是用电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前两个月贡献度达50.03%,为杭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调研当中,记者发现,除了用电量快速增长,很多的高科技企业对于电力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如何以一个现代化的智能电网更好支撑高技术产业?接着来看。
在杭州余杭一家专门生产人工耳蜗的企业里,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对一批即将销往俄罗斯的产品进行出厂前的检测。在车间监控大屏上,借助30倍的显微镜,记者看到,激光焊接机正在对耳蜗的接收线圈进行激光焊接,线圈上不足一个拇指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内,足足有500多个焊点,焊接机任何一次细微的抖动都会给产品带来严重的后果。
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谭治平:“哪怕是0.01秒的电力波动,也可能对质量造成影响。如果不合格的话,可能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
在另一个创新高地滨江区,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地下14米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测试一台极弱磁场装置的性能。这些装置和仪器的运行需要一个极弱的磁场环境。
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地设施研究院 李博:“您看我们这个扰动里面就给了千万分之一安培的(电流)扰动,装置的响应马上就变了,所以我们对外界的用电环境,要求非常严苛。”
为保证他们的稳定用电,一个全新的配电网正在为这些企业提供稳定供电。这个新配电网有4条10千伏的线路相互串联,组成两个环状电网结构,被形象地称为“双花瓣”网架结构。相比常规的供电网架,这样的结构能提供双倍供电保障。
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 夏红军:“当一条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花瓣’内的另一条线路会瞬间接管,正是‘花瓣’间的互为备用和瞬间接管的这个机制,可以在毫秒内对故障点进行隔离,保障受影响区域内的用户,能够无感知地用电。”
不只是“双花瓣”的配电网,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依托于杭州强大的数字化底座,这里还搭建起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在这张网里,通过数字技术,把现实中的电网装进计算机里,3800多个配电站的运行状态能够被实时监测和分析。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 刘兴业:“现场的设备一旦发生问题,这套系统可以立刻进行分析,并自动生成一份巡视报告,推送到我们设备主人的手机当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能立刻到现场进行处置。我们就像有了一套‘电力CT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感知设备的状态,提高我们的供电可靠性。”
在杭州的调研当中,记者看到,适应当下企业生产的需求,电力供应不仅稳,而且还更快、更高效。
在杭州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现场,刚刚开始地基打桩工作,但是为项目供电的电杆已经立了起来,电线也接到了工地旁边。
杭州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相关负责人 周博:“我们这个项目是去年8月通过政府备案的,一天后就有电力公司主动联系我们。建设施工临时用电,一个月不到就把施工用电安装完成了。”
在杭州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个新上线的重大项目——电力服务管控平台正在运转。点击其中一个项目,他的备案时间、意向接电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营商服务中心主任 吴梦遥:“以往,我们是在企业申请用电以后,我们才知道需求。现在接入了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之后,政府一立项,我们就能主动联系企业提供接电服务。”
重大项目的电力需求,在这个平台建档后,就会一键生成工作进度表,对电网配套工程等进行实时监测。针对未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当地也在扩大相关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在调研时正好碰上“西电东送”工程甘浙特高压首个线路标段开工建设。这条跨越千里的线路,每年又将给浙江送来360亿千瓦时的电能,占到浙江总用电量的6%,将为杭州再新增一个能量“引擎”。
近期,各地不断推出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负。
在河北,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联合报装实现一件事“一站式”办结,为企业扩容增产提供了便利。
企业负责人 马越:“以前这种变压器增容接电需要我们去跑好几趟,递交各种材料。现在可以从手机上办了,方便了很多。”
河北电力简化报装手续,实现业务“一次性告知”、申请“一证受理”、方案“一次答复”、计划“随报随批”,进一步提升办电效率。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营销部大客户经理 马武:“下一步,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用户提供‘绿色用能分析’,结合企业能耗量身定制用能方案,让企业做到快接电、早用电、用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