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信息化

西南油气田:“穿针引线”冲出地下“迷宫”

3月5日,西南油气田大深102井成功钻至5900米完钻,钻井周期为299天,比计划进度提前101天,与相同构造上的大探1井相比钻井周期缩短610天,显著降低了钻井成本,刷新了川西南震旦系5500米以深井的钻井周期纪录。这标志着西南油气田深层钻井技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截至3月17日,大深102井已完成固井施工。


钻头不到,油气不冒。在资源到储量再到产量的转化过程中,井工程的实施是关键。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如何实现钻井安全提速提效,进一步提升井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考验着石油人的智慧与担当。


在大兴场构造大深102井的钻井过程中,西南油气田深化地质认识,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强化技术应用和现场管理,找到了钻井提速提效的有效路径。


再探“大兴场”


总结经验 取得重大突破


位于川西南的大兴场构造,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区块之一,地质条件复杂,宛如地下“迷宫”,地层存在溶洞发育、井壁失稳、高压盐水、水敏性垮塌、漏垮同存等难点,给井工程带来了巨大挑战。


大探1井是西南油气田在大兴场构造部署的第一口井。由于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且无相关邻井资料参考,整个钻井过程极其艰难。大探1井2020年12月开钻,2023年6月完钻,钻井周期长达910天,钻井、录井、测井都是全新课题,实钻过程中不断遭遇井下事故复杂情况,卡钻等情况频繁发生,井工程举步维艰。


越是久攻不克的区域,越具有大发现的潜力。大探1井投产后获高产工业气流,投产后稳产至今。这让西南油气田更加坚定了对这个区块勘探开发的决心。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历经70余年,好吃的肉已不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近年来,西南油气田不断探索新区域、新层系。新区域、新层系的勘探开发面对的是以往未曾涉足的“蓝海”,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技术、管理的创新。在大深102井钻井过程中,西南油气田科研人员吸取大探1井的经验,持续深化地质认识,量身打造钻井方案,并组合应用先进技术规避了地层风险。与大探1井相比,大深102井钻井周期缩短610天,故障复杂时效降低28.36%。


“比计划进度提前101天完钻,意味着大深102井可为公司多生产4000余万立方米天然气。”西南油气田生产运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形成提速模板1.0


勇于尝试 不断更新认识


由于大兴场构造地层极其复杂,大深102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精心“呵护”。这口井也成为西南油气田井工程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呈现。西南油气田工程技术部副主任马勇说:“公司在这口井采取的对策性措施,可作为模板进一步推广。”


联合多专业部门,仔细选择井位,地面地下一体化考量。西南油气田汲取大探1井将井位部署在山顶位置而频繁遭遇事故复杂情况的经验,采用岩溶勘察技术避开断缝发育区防止井漏,为大深102井确定了避免漏垮的稳妥井位,仅此一项就比大探1井缩短周期40余天。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地质工程一体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技术人员持续跟踪预测钻头前100米的地质情况,保证钻头走到哪里,地质认识就更新到哪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全程监测、多维评价、多向实施贯穿其中,工程技术措施实时调整。技术人员开展井身结构实时优化,科学调整六开六完井身结构为五开五完,节约了2次固井周期。


不唯书,只唯实。垮漏机制不同的沙湾组和峨眉山玄武岩组,以往一直被认为是无法一起实施钻进的两个层位。技术人员大胆尝试使用油基泥浆后,先前的认识被颠覆,成功实现安全穿越,为后续井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雷口坡组局部发育的高压盐水也被精细防控,规避了钻井风险。


“穿针引线”,技术人员通过精细研究,找出了多层系、多压力系统、多地质复杂带中的安全钻进密度窗口,进一步形成以“个性化钻头+大扭矩螺杆+垂钻/旋导”为主体的优快钻井技术与复杂压力系统精准控制、水基自成膜强效封堵、油基抗超强水敏防塌、多级复配承压堵漏等五大技术系列,让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大深102井在整个钻进过程中未发生溢流、卡钻等事故。西南油气田勘探事业部经理黄平辉说:“大深102井的顺利完井标志着大兴场构造钻井提速模板1.0已初步形成,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甲乙方高效协作


优化管理 提高作业进度


为实现“高质量上产500亿”目标,针对重点勘探区域,西南油气田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由公司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提前谋划、统一部署,建立公司级督战、跟踪、响应和纠偏机制,上下联动,将钻井计划与进度、新成果应用与推广,融入日跟踪、周对接、月分析的全链条管理之中。


为与各业务相关方高效沟通,西南油气田在重点区块成立联合指挥部,集中办公,方便沟通交流。生产指挥靠前,专家及跟踪团队驻井把关;生产安排细化,施工作业进度具体到小时。甲乙双方齐心协力,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双方互相支持,尽最大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甲乙双方开展常态化井控巡检与应急演练,提升特殊工况下应急响应能力。甲乙双方在管理中,将风险提示细化到班组,创新开展安全能力跟班评估,逐一规范司钻应急操作。在复杂层段,甲乙双方坚持干部钻台值守,保障钻具安全,实现全井零故障。


与页岩气等其他成熟区块不同,大兴场构造还处于勘探初期,物资、设备支撑能力较弱。西南油气田克服困难,实行生产保障前置,落实现场钻井液及复配堵漏材料储备,明确风险时段专用应急压裂车值班,物资设备保障圈实现2小时全覆盖,生产时效达92.11%,整个钻井周期中没有出现等待物资的情况,提高了生产效率。


来源 | 中国海洋石油报     时间 | 2025-03-19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