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青海玛尔挡水电站:黄河上游的绿色能源丰碑

阳春三月,本应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时节,然而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高原的凛冽却依旧顽固地坚守着阵地。


放眼望去,远处的巍峨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丝毫不见因春日来临而有消融的迹象。山脚下,滔滔黄河水奔腾不息,冰冷的河水裹挟着寒意,拍打在岸边,溅起的水花瞬间化作细碎的冰碴。就在这片壮美却严苛的高原之上,黄河上游的水电明珠——玛尔挡水电站拔地而起,见证着一项伟大工程的诞生。

玛尔挡水电站雄踞黄河干流,位于拉加镇上游约5千米处,平均海拔3300米。总装机容量达232万千瓦,由4台单机容量550兆瓦和1台单机容量12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构成。它不仅是黄河流域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更是国家“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玛尔挡水电站承载着将西部清洁水电送往中原大地与东部沿海的使命,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能源革命注入强大动力,在祖国能源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12月31日,玛尔挡水电站2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至此,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黄河干流海拔最高水电站的5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这座黄河流域的“水电明珠”全面投入运行,正式开启清洁能源发展的崭新时代,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彰显了中国水电建设的雄厚实力与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它在技术创新上一路领先,国内首次采用大型水轮机组长时调相与动态调控关键技术。这一突破,让机组可根据电网需求灵活切换运行模式。发电时全力输出有功功率,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电网需要时,迅速转变为调相机,支撑电网稳定运行,确保电力平稳输送。同时,国内水电行业首个融合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先进控制等前沿技术的iDCS系统在此落地。该系统如同智能管家,实现设备及工艺系统故障自动诊断与预警,在复杂工况下自动适应与优化,极大提升发电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灵活性和环保性,使玛尔挡水电站成为闪耀科技光芒的“智慧型”绿色电站,引领水电行业智能化发展潮流。


在生态保护方面,玛尔挡水电站同样成绩斐然。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入1.5亿元,积极践行“边施工、边恢复”策略。补植移栽青海云杉、祁连圆柏58000多株,转运渣料160多万立方米,复绿250多亩,施工区域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指数超100%。大坝底端安装两套升鱼装置,搭配遛鱼槽、分拣室和运鱼车,为鱼儿搭建洄游通道;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自2023年9月起,已培育并放流拟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等5种珍稀鱼种,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放流31万尾,维护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库蓄水后,形成巨大“生态稳压器”,增加库区湿度与降水,改善三江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为高海拔地区大型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董事长董志国表示:“作为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玛尔挡水电站建成投产,助力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玛尔挡水电站的全面投产,宛如一颗投入时代长河的石子,泛起层层深远涟漪。在生态维度,其对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全球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细微之处尽显对自然的尊重与守护。能源层面,它不仅优化了我国能源结构,还在能源转型浪潮中树立了标杆,以清洁电力为能源革命注入汩汩清泉,让绿色能源的脉络在祖国大地蔓延得更为深远。从社会角度出发,它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于无声处汇聚起推动地区进步的磅礴力量。


玛尔挡水电站,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与人民殷切期望,正以稳健步伐迈向未来,用行动诠释着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岁月长河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熠熠荣光。


来源 | 青海新闻网     时间 | 2025-03-14
【分享】

返回

工作时间:am 9:00-pm 18:00

(8610) 8758 9901

您还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我们工作时间主动联系您。